《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日照短,阴气盛,人体代谢缓慢,精气内敛,时宜静养。饮食上应遵循“养阴潜阳,去寒就温”的法则,避免食用生冷、寒性、油炸类等食物。应以免伤阳侵阴,应减咸增苦,以养肾护心为主。本期的胡博士中医,我们继续来聊聊《好食知时节》中的养生食谱。
羊肉炖萝卜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冬天人体代谢和功能相应减弱,到了立冬这天应该进补,叫做”补冬”。羊肉正能起到补冬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壮胃健脾,温补肾气阳,最适宜在立冬和冬至日食用。
制作方法:将萝卜洗净切块,焯过水的羊肉下锅,放入切好的萝卜,另外,吃羊肉一定要搭配胡椒粉,黑胡椒、白胡椒均可,添加少许料酒,盖上锅盖焖煮,白胡椒散寒、黑胡椒暖胃,胡椒温补,能把羊肉的额燥热引导到人体的下焦,去温暖肾脏系统,所谓“引火归原”,让宝贵的“阳”回归人体本原。
萝卜姜丝汤民间自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具有消食化痰,下气宽中的功效。《随息居饮食谱》指萝卜“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止带浊,泽胎养血。”
不过,生萝卜和熟萝卜也有所不同。生萝卜的理气作用更强,而萝卜煮熟后萝卜汤中加入蜂蜜,适用于治疗干咳,无痰,而搭配生姜,则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有痰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生食。
制作方法:将萝卜、生姜切丝,锅中放入清水,放入萝卜丝和姜丝,炖煮后便可饮用。
如果说立冬时补了肾阳,小雪就该补肾阴。养肾阴要以养肝血为基础。墨鱼自古就是妇科良药,养肝血还补肾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配上白菜,又增加养心的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墨鱼味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养血滋阴的功效。可治血虚经闭,崩漏,带下。《随息居饮食谱》也提到了墨鱼“疗口咸,滋肝肾,补血脉,理奇经,愈崩淋,利胎产,调经带,疗疝瘕,最益妇人。”
白果,是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的果实,有微毒。性味甘苦涩、有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成年人每天食用不要用超过七颗,而且需要煮熟煮透。白果煲汤效果最佳。
中医理论认为,白果归肺经。味甘、苦、涩,性平。生食有毒。功能主治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滇南本草》提到了几个用到白果的治疗方子。"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浊、冷淋;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又敷无名肿毒。"
制作方法:将水烧开,锅中放入墨鱼干,7颗白果下锅,加入一、二两的肥肉提鲜,再放入两三片陈皮,三四片生姜,再放入适量枸杞,添加少许盐。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觉得文章不错?点击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