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红茶之父——林子成
向宏理、曹绪勇
左起向宏理、曹绪勇、龚光美
林子成,本名林朝登,又称林紫宸、子臣、志成。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人,现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生卒年月不详。他早年在英国专修矿业,学成归国,充当英国人办的宝顺洋行的掮客,后升任买办。
清光绪丙子年(),以林子成为首的广东帮来到鄂西武陵山茶区的鹤峰、五峰和长阳等县茶区传授红茶初制技术,挂“泰和合”、“谦慎安”和“英商宝顺合茶庄”等招牌,“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州中瘠土,赖此为生计焉。”自此,鄂西茶叶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为采购、运销红茶,林子成从年开始,陆续捐资分年改建了留驾司——鹤峰城——南村——三路口——南北镇——泥沙,五峰莫家溪——湾潭——三路口等多公里的骡马驮运大道,并在湖南省石门县泥沙,(也称宜市,即现壶瓶山镇),设置转运站。林子成在鹤峰、五峰等地建桥修路,极大地的改善了湘鄂边山区的交通状况,促进了以茶叶为主体的商品流通。
光绪年间,英国等西方国家虽然对红茶的需求量巨大,但同时对质量要求也很苛刻,林子成在鄂西改制经营红茶走上正轨后,一度放松了对茶叶品质的严格管控,有一年经营的一批红茶,因出现潮湿霉变的情况,使英国公司遭受了损失,于是洋行老板借机撤销了林子成的买办之职。
林子成在经营红茶受到了重大挫折的情况下,他打听到鹤峰州九台山(香)与湖南交界的地区,早在改土归流时期,就有开采铜矿的历史,他谋划利用自己在英国学习过开矿冶炼的经历,从事铜矿的开采来走出当前的困境。于是他利用经营红茶聚集的人脉和财富,很快获得了湖南地方官府的首肯,光绪十年(),九台山铜矿正式开工,“开采引苗鬯旺,已有成效,硗确之区,亦成利薮。”
九台山铜矿含铜量高,但矿层薄,开采难度大,铜矿“旋挖旋停”,产铜量不高。林子成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竟然私铸日本“宽永”铜钱,虽然大多数用于走私日本,但也有不少数量流入到鄂西湘北交界的山区一带,这种铜钱当地人称“砂皮子”,由此造成地方官府、乡民矛盾。林子成私铸的宽永铜钱
光绪十二年()十月,江苏试用同知李朝觐“奉北洋大臣批准接办鹤峰州矿务”,“在州境九台香地方设局开矿。”林子成得到信息后,通过关系,使李朝觐自回上海,谕令他“充当董事,坐局督办。”于是林子成聘请广东同乡卢次伦为司账,招募旷工千人,在鹤峰州关外的九台香(今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万寺坪九台山)等地区大规模开采铜矿,设炉炼铜。
“湖北鹤峰州矿局”开张之后,各类矛盾很快显现:一是湖南、湖北因为矿藏权属争界;二是鹤峰州山羊司所属的白果坪、走马坪、官仓坪一带大量农民进山采矿,延误农时,影响了收成;三是光绪壬午年()大灾以来灾害连年,当地风传是林子成开铜矿,挖断了地脉,灾害才雪上加霜。因开矿“究之有益于商,无裨于民,尚非地方之美利也”。在地方官吏的默许下,当地民人张正福为首,邀同潘祚林、戴文卫、王振友、殷恒文、徐子清等人,于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徒手汇集于九台山矿局,阻挠铜矿开采,林子成不允,斥骂中发生争闹,矿局砂丁各执刀矛砍戳致伤,张正福、潘祚林在打斗中受伤致死。戴文卫等亦各受伤逃散,王振友、殷恒文、徐子清行走落后,被局丁捉住关禁。林子成等考虑,开矿伊始,山羊司巡检刘现典就不支持,估计是其蛊惑百姓围攻矿局闹事,此次出了命案,恐有大的报复行动,遂将局内银钱衣物搬寄邻人陶承科家,林子成与其他随从及砂丁人等,均即逃避。十九日,白果坪关外一十九保半,数百乡民聚集矿局,混乱中,局屋被焚毁并连累陶承科家。林子成遂将围攻九台山铜矿的“抢犯”,一纸诉状告上官府:“撞门入局抢去银钱衣物”,“是夜被匪等将局屋烧毁,并烧抢邻居陶承科,家开具失。”并开列抢匪谢加贵等28人犯名单。
湖北官厅“先经该州访闻,札饬山羊隘巡检刘礼仁,会同卫昌营白果坪外委陈先明,驰至弹压解散,”并捕监生戴文卫,民人谢加贵、王振友、殷恒文、黎占元、严其昌、林长宽等,饬发武昌府审办。因林子成逃避一直未归案,官司持续一年多时间。其间山羊司巡检刘现典积极应诉,呈述林子成矿局私挖矿脉,致使灾害连年,百姓无法生存,杀死乡民两人等事实,还借用走马坪、白果坪一带民谣“天见林子成日月不明;地见林子成草木不生;人见林子成九死一生,皇帝见林子成位都坐不稳”,使官府感到事态严重。由于刘现典多次与处理该案的官员沟通,应诉得力,官司终于出现了新的变化,湖广提督裕禄和湖北巡抚奎斌联名上书朝廷:“著令速将林朝登(林子成)及滋事砂丁人等一并交出,解鄂归案审办。至此案无干之人应请先行省释,其应行候质,各被证亦饬发回鹤峰州,取具的保,俟林朝登等到案,再行提集质讯,分别定拟,以昭核实,而免拖累。余分咨查,照外谨合词恭摺具。”得到光绪皇帝于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御批准奏。最后铜矿封闭,所捕之人均以释放回家,跨越三个年头的九台山铜矿官司落下帷幕。
左起曹绪勇、向宏理考察九台山铜矿遗址
由于林子成因铜矿官司而避隐,随同林子成开铜矿的卢次伦就毅然留在了宜市,走到了引领湘北鄂西红茶生产的前台。卢次伦,谱名卢有庸,字万彝,号次伦,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上栅村(今珠海市唐家湾镇),他于年开始连续两年在石门当地改制红茶,卖毛茶于汉口,获利颇丰;年春,他在宜市的松柏坪建成“泰和合”茶号加工厂,广收鹤峰、五峰、长阳、石门四县的毛红茶,开启了鄂西红茶的精制加工,孕育出了“宜红茶”区域公共品牌。
年冬,林子成因铜矿事端,“身隐鱼墣”于深山茶区,从此他专心改制、收购红茶。他还捐巨资,由当地绅士王润堂、褚辅臣等在长阳县星岩坪(现属五峰采花乡管辖)的泗洋河上领修了裕安桥,桥头年所立贡生雷焕勋撰写碑文载:“广东林君,材长利济,身隐鱼墣,……叹世途之太险,倡议维殷,恨乐输之无人,倾囊不吝,可知补天地之缺陷,削人间之不平,其素志也。……度两岸之虹腰断者忽续,辟积年之鸟道险者顿夷,……以及四方之行人莫不合手加额曰:此林君之功与德也。”
林子成在鄂西宜昌府所辖的鹤峰、五峰、长阳等地传授红茶制作技艺,设庄贩运红茶,让满山的茶叶变成了土家儿女的财富,开启了武陵山区红茶生产的先河;他还出资修筑了大量的骡马驮运大道,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方便了百姓;他开矿炼铜,对鄂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林子成在武陵山茶区的件件功绩清晰明了的展现了一位民族资本家的形象。
林子成是真正的宜红之父。
向宏理曹绪勇
.3.11
不过笔者认为,宜红之父,应该是一个林子成和卢次伦这几个为首的广东商人团队,应该也不仅仅指林子成一个。特此说明!
曹老师本文在壶瓶山亦有民间故事支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guoa.com/bgyl/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