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欢乐颂第期
作者:刘媛玲朗诵:银杏果
再读张爱玲
初读张爱玲的小说,那是二十多年前,那时四十多岁,还在上班,整天忙忙碌碌。基于对女性作品的喜爱和对张爱玲传奇一生的好奇,匆匆地翻了几篇,也未细读,就像在讲了一节课下来的空隙喝茶,只是润润喉咙,又匆匆准备着下一节课,并未品出杯中茶水的味道。
今日退休无事,到女儿家又看见书柜中的《张爱玲》,便顺手抽了出来拿回家细读。读后总有一种感觉,她似乎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把人性看得那么透彻,仿佛活过了几辈似的。张爱玲是那么渴望爱情,在小说中却又不相信爱情,从她送给胡兰成照片上写的字就可见一斑:quot;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在张爱玲看来,女人都是为爱而生的,遇到自己心爱的人,宁可香消玉殒,也要成全对方。但她的文字又是那么犀利,让人怀疑她写的那些小资是否真的出自她的手笔。她对人性的洞察力,是那么深刻尖锐。就像一把无情的大手,毫不留情地撕开任何想要伪装或者躲藏起来的人性。就像她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一言以蔽之,就是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里面早已破不堪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她的作品就是这样,用她特别擅长驾驭的看似唯美的文字,来反衬这些人性,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使其更加鲜血淋淋,无处逃遁。
张爱玲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一生著有《金锁记》、《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红玫瑰与白玫瑰》、《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色戒》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在她的诸多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颇多,从她们身上大多隐射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独有的个性以及她们的悲惨的命运。《半生缘》中曼桢姐妹俩的不幸,固然与她们优柔寡断、委屈求全的性格有关,但也应该说是整个社会形态所迫,才导致了她们人生的悲剧。《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以一个城市的沦陷为代价才换取了一段感情,表面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色戒》中一个追求进步的女大学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民族的叛徒,她那么渴望爱情,当天却倒在了她舍命救爱的"爱人"枪口之下。
张爱玲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是生活的真实。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她的笔下一览无遗。《金琐记》里那个贪婪的七巧,一生的快乐和幸福早早地被腐烂的空气埋葬。曹七巧的命运本是不幸的,但她从来不从自身的不幸中滋生出可贵的同情心,而是以制造别人的更大的不幸来获得快感。张爱玲用曹七巧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人性更卑劣的一面。
一位奇女子,以她出奇的才华,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独有的诠释,把旧上海的万千风貌寄于文字留给后人品味与感悟,她笔下的女性形象,风情万种,性格各异,但又都是在那个时代中特有的产物,她们的命运跌宕起伏,让人揪心,充满了多少无可奈何,总激起读者的几许长叹。而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她小说中的一位呢?
相比较张爱玲的作品,她的感情及能力更令人惊讶。一是她的痴情,二是她痴情的对象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胡兰成。当胡兰成表现出对张爱玲的爱意,俩人的感情就瞬间升温,张爱玲如飞蛾扑火一般爱上了大她14岁的胡兰成,一个名声很臭的男人。她把自己的照片送给胡兰成,在背后写出了情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quot;人在事中迷quot;换作quot;人在情中迷quot;似乎更为准确,尽管她为他quot;低到了尘埃quot;,但却并未开出理想的花来,胡兰成一再的移情别恋,让张爱玲万念俱灰。直到年,张爱玲才正式与胡兰成分手。“你死后,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后,你的故事还长得很。”这是张爱玲给胡兰成的分手信里写的。据说,分手时张爱玲还留给了胡兰成自己辛苦写作换来的一大笔稿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乍一听很有道理,但往深里想,却不知道她懂得的是什么,又对什么慈悲,或许这世间没有人能真正读懂张爱玲,她也不需要别人懂得,她一直风淡云轻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已经75岁的张爱玲孤零零地死在美国洛杉矶的公寓中,死后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一代文坛巨匠大家闺秀就这样落寞而去。她生命里最大的洁癖,就是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或许这也是她为自己选择的告别这个世界的最好的方式吧。而她的这种离去,对视爱如命的她,又是何等的讽刺。
回顾才女张爱玲的一生,她有过辉煌的经历,但更多的是充满了不幸,她爱错了胡兰成,让自己也成为了小说中悲剧人物里其中的一个一一一既对爱情充满渴望,又对人性充满悲观。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爱玲是不是也喜欢这句话?尽管她的小说悲剧多于喜剧,但至今依然是很多读者喜欢的读物,很多小说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受到热爱她的读者的好评,也算名至实归。她书中的很多"名言",说出了我们领悟到而没有说出的话,用贾平凹的话说,与张爱玲同生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作者简介: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朗诵者简介:张晓凤,网名:银杏果,机关干部。业余爱好:瑜伽,唱歌,读书,朗诵。用真情感知文字的灵*,用声音传递情感的魅力。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guoa.com/bgls/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