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中稻收割的时节,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白果树村治理后的多亩撂荒田里稻谷一片金黄,连日来,一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集收割、脱粒、扬场一气呵成,装进农用运输车,运往村农机大院稻谷烘干厂烘干,随后堆仓,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
白果树村是三口镇重点产粮村,不过受粮食市场价格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同时因为机耕道路、灌溉渠道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种粮大户不愿流转。农田被撂荒,时间最长的已撂荒近20年。田里长满杂树、灌丛、野竹,面积超过亩,涉及到5个村民组86户农户,约占全村农田总面积的12%。年第十一届村两委换届后,新班子把撂荒田治理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件大事来落实。制定了“总体规划,量入为出,先易后难,分年实施”的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撂荒田治理任务。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在资金尚未着落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先行启动。年冬-年春,出动挖机,清理田中杂树、竹鞭、灌丛,翻耕,治理面积亩。栽上中稻秧苗,多年撂荒田,重新披绿装。
去年虽然遭遇特大旱灾,由于村集体购买了水稻特色农业保险,减轻了自然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的损失。当年依然收粮近8万斤。去冬今春,再次治理撂荒田亩,还修建机耕道路年春余米,恢复灌溉水渠余米,提前一年完成撂荒田治理任务,两年总投入37万多元,治理率达到%,为避免无人流转耕种农田再次撂荒现象的发生。经村民大会通过,决定交由村强村公司经营。公司发挥自身拥有的机械的优势,对治理后的撂荒田进行机耕、育秧、机插、机收。收获的稻谷由强村公司经营,优势互补,做到了治理一片,种植一片,当年治理,当年见效。多年撂荒田中腐殖质层厚,减少了肥料投入。
今年,治理后的亩撂荒田水稻长势喜人,获得单产多斤好收成。10月11日,随着最后一块稻田收割结束,共收稻谷26万余斤,销售收入36万多元,加上其他保险理赔、农业补贴等收入,总收入约40万元。除去生产性支出,不仅集体增收10万余元,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多年撂荒田,今日粮满仓。产业兴旺,为村集体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孙国钧毕国栋)
来源:安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