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晓诗文/摄
雁山区柘木镇苏家村委东开村是柘木镇最远的小山村,这里枇杷漫山遍野,有多亩的种植面积,是桂林种植枇杷面积最大的地区。据了解,东开村山多地少,地理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枇杷生长,已经有七八十年的枇杷种植历史,东开村也被称为桂林的“枇杷村”。每年四至五月份,是这里枇杷的最佳采摘期。
7月23日,记者来到东开村,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上,记者见到了该村村民、枇杷种植能手唐孝成。早已过了枇杷的采摘期,唐孝成在炎炎烈日下忙着修枝除草,焊接浇灌枇杷树所用的水管,为来年的丰收做着准备。
唐孝成向记者介绍,在年回村之前自己在广东务工有10多年了,后来回到桂林在市区经营过一家小杂货铺。“东开村有七八十年种植枇杷的历史,以前村里种的是叫‘解放中’的老品种,产量低、收益低,所以我一直在外打工。后来村里引进了枇杷新品种,产量高、价格高,成果转换不错,品质有保障,而且技术也成熟了,所以想着回来。”谈到回乡的原因唐孝成说道,他还记得当时枇杷的价格是七八元一斤。
今年39岁的唐孝成正值壮年,回乡正好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枇杷过季了还能外出打点零工。目前,唐孝成种植了20亩枇杷,主要在桂林销售,一年的收入有五六万元。“在外打工总是剩不了多少钱,(回来)种枇杷还可以让闲置的土地都得到利用,带动村里的群众把枇杷种植规模扩展起来。”
这三年,唐孝成通过与市水果办联系,在村里率先引进了新白一号、新白八号等新品种,其主要特点为肉白果大,肉质细腻,味浓甜鲜,能卖到15元一斤,有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也种上了新品种。“农业农村局技术员会在现场跟我们讲解嫁接、施肥、修剪等果树管理技术,还会开展果树的管理、拉枝修剪等环节的培训,目前新品种已实现小规模生产,等两三年就会有大规模的产量。”
从年开始,雁山区通过举办东开枇杷采摘节以及网络直播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知道了东开枇杷。“以前都没人知道东开村,这两年推广力度大了,好多游客来我们村采摘,光是装枇杷用的泡沫箱就有几万个。”唐孝成笑着说,“现在我们村在拓宽场地,以后枇杷会统一在交易平台售卖,停车场和农家乐都会建起来。”
唐孝成说,今年他还尝试在抖音做了一星期的带货直播,虽然销量没有多少,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东开枇杷,吸引更多人来东开村游玩。
采访结束时,唐孝成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证书,原来这是东开枇杷的商标注册证,注册人是村里的水果种植合作社。“今年东开枇杷的注册证已经通过了,以后别人是不能用这个名称的,有了这个证我们更方便在网上销售枇杷了。”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guoa.com/bgxw/1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