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仁显微检测不合格,十分好奇,因为银杏不仅是一个独生子,而且还是五代单传的那种。
植物分类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从银杏纲开始,就一直单传下来。不像橘子,椪柑,橙子,柚子啥的,七大姑八大姨表哥表弟长得相似的数都数不清。
银杏还能有伪品存在?对此,深表疑惑,经查问,按照药典方法,无法检出“石细胞”。
咨询相约本草的安同学后,恍然大悟,白果仁没有“壳”,自然没有石细胞。而白果是有“壳”的,那个壳叫骨质种皮。
银杏是裸子植物,是不能叫果实的,我们来看他的结构。
种子具长梗,下垂,外种皮肉质,熟时*色或橙*色,外被白粉,有臭味;
中种皮白色,骨质;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问题出在了白色骨质的中种皮上,现在我们看药典描述。
《中国药典》年版一部
01白果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中种皮(壳)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色,横断面外层*色,胶质样,内层淡*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
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类圆形、长圆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具突起,长60~μm,直径27~μm,壁厚,孔沟较细密。
内种皮薄壁细胞浅*棕色至红棕色,类方形、长方形或类多角形。胚乳薄壁细胞多类长方形,内充满糊化淀粉粒。具缘纹孔管胞多破碎,直径33~72μm。
02饮片白果仁:取白果,除去杂质及硬壳,用时捣碎。
炒白果仁:取净白果仁,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气。用时捣碎。
甘、苦、涩,平;有*。归肺、肾经。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5~10g。
生食有*。
置通风干燥处。
版中国药典
上面是现行的15版药典,没有对白果仁的检测项做新的规定,因此只能按照药材来检验。
不过新的药典修复这个bug,对于白果仁,他的检查只用做第二项,第一项的与石细胞相关的描述不用检测。
白果因为有白色骨质壳,因此能检出石细胞,而白果仁是不含石细胞的。
止咳丸
说完药材,再说白果参与的成品。白果多用于止咳丸或止咳胶囊等药物中,从中成药标准看,配方中多写的是“白果”。
但药典凡例中提到:制剂处方中的药味,均指饮片,需经炒、蒸、煮等或加辅料炮炙的,处方中用炮制品名。
因此应使用饮片白果仁,同时成药止咳丸中,对石细胞检测未做要求,止咳胶囊中有石细胞的要求。
咨询安同学后,得知该石细胞为配方中的厚朴。可知成药中未要求白果带“壳”。
文献和植物志中的银杏
银杏为速生珍贵的用材树种,结构细,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比重0.45-0.48,不易开裂,不反挠,为优良木材,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绘图版等用。
种子供食用(多食易中*)及药用。叶可作药用和制杀虫剂,亦可作肥料。
种子的肉质外种皮含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有*。树皮含单宁。
银杏树形优美,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及行道树。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栽培银杏的过程中选育出许多种子大、种仁品质好的优良品种,生产干果。
中药白果仁,是银杏种子去除肉质外种皮和骨质中种皮后得到的,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
目前,有关银杏种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药食同源的白果仁,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肉质外种皮上。
鲜见对银杏种子中种皮的研究报道,生产中大量的银杏中种皮被废弃。
从银杏中种皮中分离得到的甘油酯类,在制皂业中有重要作用,为银杏中种皮的深度开发提供了一定空间。
银杏中种皮中还含有银杏内酯,可通过优化工艺富集此类成分,使银杏中种皮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同时银杏有许多栽培变种,如下: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guoa.com/bgyl/5915.html